中国侨网2月17日电 题:在侨乡过年,先吃为敬!
过年呢,
除了跟家人团圆,
另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吃吃喝喝。
毕竟多年前就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
每逢佳节胖三斤。
而假如在南边缘海侨乡过年,你大概谋面对一个坚苦:不知道从那边吃起。
因为这些地方,好吃的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多了。
种种特色食物手脚并用都数不过来,一时间不知道从那边下口。
论吃,有“大吃省”之美誉的广东必须榜上有名。
而广东人过年,必须有鸡。
尽量一省之内广府、潮汕、客家三种文化迥然相异,
可是在吃鸡问题上达成了高度一致,
年夜饭的“镇桌之菜”,必然是一只摆得端法则正的鸡。
论吃鸡,白切鸡必须拥有姓名。
正宗的白切鸡,一定要用土鸡做,鸡得在两斤半左右,所谓“土鸡”,就是吃谷、糠、草、虫等“天然粮”长大的鸡,肉紧味鲜。
将打理清洁的的鸡在开水中浸泡,浸至五分熟后拿起放入冰水中浸泡,然后再次放入开水锅中浸泡,如此反复至八成熟,起锅晾凉、切块,摆盘。
再制调料,将沙姜粒、蒜蓉、葱头段、加“头抽”(头道酱油,不咸,有豆香味)拌匀,热油浇入——香!
这一盘金黄油亮、香气四溢的鸡端上团圆饭的桌子,象征着新年大吉大利,展翅高飞。
吃鸡顺序也有考究,鸡头要留给家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鸡腿留给在外奔波的游子,鸡翅留给读书的孩子……
除夕夜,广东人吃的不行是鸡,而是对来年满满的期望和祝福。
虽然,不止除夕,广东人吃鸡可以从初一吃到初七。茂名流吃香油鸡、清远人吃吊烧鸡、客家人吃盐焗鸡、顺德人吃桑拿鸡、潮汕人吃卤水鸡,尚有猪肚鸡椰子鸡杏花鸡八宝鸡油豉鸡……只有你想不出的格局,没有广东人做不出来的鸡。
资料图:广州陌头炸油角。(广州日报 赖玉清 摄)
除了鸡,广东人过年还要吃一种小食物:炸油角。
炸油角是广东传统贺年食物之一,用鸡蛋面粉和洽面皮,包上花生椰丝糖馅儿下锅油炸,做好的油角金黄色,状似荷包,自带“恭喜蓬勃”的喜庆画风。咬一口,香酥甜美,简直就是幸福的味道。
炸油角也是广东人影象中“童年”的味道。至今,很多广东籍外洋华侨华人过年时,都要从老家求购炸油角,那是“年味儿”,也是乡愁。
在粤西一带,正月里各个乡村会进行“年例”,“年例”本来是内地一种陈腐的祭奠勾当,从夏历正月初二到二月底,每个村的日期略有差别,但内容都差不多:游神、祭奠、拜祖先,以及重头戏——宴请宾客。
啥?你问年例宴席上都有什么菜?有白切鸡香油鸡炸子鸡三丝炒米粉香芋扣肉五香扣肉荔枝脆皮烧鹅深薯萝卜糕清蒸鱼红烧鱼烤乳猪鱼丸腰卷八宝饭,土豪一点的村庄尚有大虾水鱼海参鲍鱼鱼翅汤……
你可以上网搜索一份各乡村“年例”日期,然后一个个村庄轮着吃。不怕你玩不爽,不怕你吃不胖!
而提起“福建”、“过年”这两个词,脑海里跳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
这个工具叫“红龟粿”,又称“红龟糕”,是一种传统节庆祭奠食品,流行于福建、台湾以致广东一带,在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也格外流行。
流行到什么程度呢?
2018年,红龟粿登上了马来西亚国度文化遗产名单。
“红龟粿”当然名字和长相都很怪异,但它其实是年糕的一种。先将浸泡事后的糯米研磨成米浆,倒入米袋绑紧压干去除水份,待半干后拿出。紧接着到场红花米搅拌成赤色,再揉捣。揉捣完成后,再细分约巴掌大小一块一块,包入馅(一般为甜豆沙、糯米、芝麻等)后放入粿印压平印出龟印。最后将红龟粿反面抹油平放于弓蕉叶上,再置入笼床后置于灶上大鼎,以热水蒸汽炊熟,吃起来香甜柔软。
红龟粿在闽南贡品里的脚色举足轻重,昔人以龟为象征长寿的灵物,在各式神诞祝寿里,都市有它的影子。
09-12 来源:
11-09 来源:
11-12 来源:
11-17 来源:
11-20 来源:
11-24 来源:
11-27 来源:
12-09 来源:
12-11 来源:
12-18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