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愿江山无恙家国皆安
潜伏执勤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曾浩云 鲁 伦
除夕快要,云南河口口岸喜庆祥和。
驻守在口岸附近山巅上的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红河前哨钢二连”官兵们,比平日里更添几分鉴戒。
记者攀上山顶前哨,见2名战士正在执行观察任务。“哪里是忙碌的河口大桥,一河之隔的何处就是邻国。”执勤战士李辉向记者先容。
去年春节,就在岗楼里,李辉和同年入伍的双胞胎哥哥李俊一同执勤。去年底,兄弟俩面对走留的艰巨选择。
走,割舍不下国门界碑;留,家中有得病双亲……最后,李俊万般不舍地作出抉择:“我守家,你卫国。”李俊含泪脱下戎衣返乡照顾父母。
“我不是一个人在恪守!”李辉说,带着哥哥的勉励和期望,他扎实工作,慢慢发展为连队的“前哨尖兵”。
深夜,一阵急急的哨音从营区传来,全副武装的官兵荟萃出发,对界河展开巡逻,并将在某通道附近执行潜伏任务。
行军途中,一簇簇烟花绽放夜空。上士乔仁飞望着烟花,想起远方的家人——这是他在国门口岸恪守的第11个年初。他说:“卫国戍边重任在肩,虽不能回家团圆,但我想亲人们会领略的。”
“警戒组,迅速在前方山坡一线占领警戒位置。”颠末一个多小时的徒步行进,官兵来到预定通道,指导员孙天龙明晰潜伏区域和信号划定。
河滨夜晚,寒意阵阵。潜伏的官兵百倍鉴戒,守护着身后万家灯火。
冰川巡逻感悟戍边荣光
■左南星 冯亚坤 本报特约记者 晏 良
珠峰脚下,疾风掠过。2月10日,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西藏军区某边防连巡逻官兵向着海拔5711米的兰巴拉冰川62号界碑挺进。
“这次巡逻,我们的部队中多了一位新同志。”带队的连队指导员梁艺馨将眼光投向下连不久的新战士孙智萌。
“本年积雪厚,阶梯环境巨大,一定要留意宁静。”行军途中,班长熊登虎反复叮嘱孙智萌留意事项。巡逻队翻过一个又一个陡坡,终于来到兰巴拉冰川前。
冰川中,那深达几十米的冰缝和冰窟,冰川下湍急的暗河、布满尖利冰凌的冰坡,都让巡逻官兵面对重重检验。
行进中孙智萌一脚打滑,不慎滑下冰坡,身旁战友一把将他拉起,这才转危为安。
“看准了再落脚!”熊登虎实时提醒。海拔越来越高,官兵缺氧症状越来越明明,每迈一步都很艰巨。
“前面就是界碑了。”战友们相互鼓劲,一步,两步……终于,抵达界碑处。完成预定任务后,官兵顶着风在界碑前展建国旗。“脚下是边境,身后是故国,站在这里更能感受戍边武士的使命和荣光。”孙智萌打动地在界碑前留影。
踏雪出征巡守高原边陲
■唐 帅 郭 帅 本报特约记者 张 强
2月11日清晨,冠群资讯,呵气成冰。南疆军区河尾滩边防连指导员崔阳阳教育分队乘车,向海拔5800米的某点位进发。
海拔5800米的雪山之巅,通常只有专业登山运发动才华到达,崔阳阳和战友们定期就要巡逻一次。
车行至山脚,官兵下车徒步担任前进。
冬风怒吼,雪深过膝,在喀喇昆仑高原徒步行走,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随着海拔越来越高,第一次随队执行巡逻任务的上等兵郭政,泛起了呼吸急急、体力不支等高原回响症状。班长王晨阳立即从背囊里拿出便携式氧气瓶,让郭政平躺吸氧并叮嘱规复体力事项。等郭政体力规复后,巡逻队担任前进。
“前方路段多加小心。”来到一处横向山梁,王晨阳提醒道,“这里高差约30米、长度约50米,最佳通行要领是‘滑下去’。”
郭政跟在崔阳阳身后,用“双手抱头”要领平稳滑了下去。看着他顺利通过,崔阳阳松了一口吻。
2个多小时后,巡逻分队到达预定点位。“在雪山之巅巡逻,就是我们向故国祝福新春的要领。”崔阳阳说。
【编辑:苏亦瑜】
10-27 来源:
01-17 来源:
02-12 来源:
02-15 来源:
01-04 来源:
11-13 来源:
12-15 来源:
12-16 来源:
01-16 来源:
09-27 来源: